查看原文
其他

感谢张小龙

辉哥奇谭 辉哥奇谭 2021-06-05

(配图 来自公众号 微信公开课)

逐段看完张小龙微信十年的讲演内容,很受启发。

在一个被AI支配的时代,还有人能通过自己与团队的冷静思考决定产品走向,坚持最初的风格,不容易!

我一定要感谢张小龙,为什么这样说?有几个原因。

第一、微信带给我极大的生活便利

前几个月曾经传出美国政府禁止美国企业与腾讯产生任何交易的传闻,这意味着我们未来可能需要在iPhone和微信中二选一。

虽然我是Apple产品的忠实用户,但是就在那一刻,我毫不犹豫的表明:如果iPhone和微信二选一,我只能优选微信,可以再配一个iPhone做备机。

对大多数人而言,无论你有多少手机,保存你最常用微信号的那个手机一定是主手机,其他是备机。

其实我们都很难想象离开微信之后,每天的生活会是怎样?同样是互联网服务,我可以几天不用支付宝、不用淘宝、不用百度、不用京东、不用拼多多。

但是如果让我一天不用微信,我做不到。我相信99%的人也做不到。

微信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参考企业IT系统的说法,微信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流」

第二、微信给了我表达自己的平台

其实我不是一个喜欢社交的人。遇到人多的聚会,我本能会找个理由不去,遇到他人吃饭喝咖啡的邀约,我一般也会找借口拒掉,除非这个人我非常想见。

但是我却有极强的表达愿望,希望自己的声音能发出来,能被更多人听到。

早年写过博客,试过很多博客平台,文章散落各处,直到微信诞生,我才拥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趁手好用的自我表达平台。

我第一个喜欢上的是微信公众号,用微信公众号的时候感觉到无比自由,可以讲自己内心想讲的几乎一切话题。

而微信与很多内容平台不同,它不给公众号作者「引流」,比如没有「广场」、「精选」这样的流量入口。后来才逐渐有了推荐功能,但也是很克制。

任何一个写作者,若想在微信公众号平台获得影响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写出好文章。如果希望读者能有更高的活跃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持续输出好文章。这让所有人一开始就是平等的,没有那种「天生大V」的现象。

我没记错的话,朋友圈是早于微信公众号的。但直到最近两三年,我才意识到,微信朋友圈也是一个很好的表达平台。而且因为它的内容是碎片化的,可以每天更高频次发布,和朋友之间的互动是即时的。因此朋友圈越发有取代公众号,成为我的第一表达平台的趋势。

此外还有视频号,我在去年7月起突然意识到视频号有可能成为每个人的社交名片(相关文章:视频号会成为你的个人名片)。但在两三个月的尝试后放弃,又重新回到文字本身。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有限。

但是经过张小龙在微信十年讲演中的解释之后,我决定还是用更有效的方式回归视频号。

当然,这次需要用长线思维回归视频号:即假设我在视频号上看到价值需要三年时间,我现在需要做什么?

张小龙团队还在思考更多鼓励普通人表达的方法,包含引入更多的「短内容」。

这种思考的影响,我们需要过很多年,也许是再过十年,才能认识到其重要性。

第三、微信没有滥用我的个人数据

很显然,微信掌握了我几乎所有的数据,但是微信没有滥用这些数据,起码从现在的使用情况来看。

如果一家以广告业务为主的公司掌握这么多数据,它几乎可以给我推荐一切我喜欢的东西,因为我的需求和想法都在微信聊天记录、朋友圈内容、浏览文章的记录中表达了。

不敢想象,如果一家以大数据为盈利根基的互联网公司,掌握微信数据,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的确,微信朋友圈也能看到广告,但频率最高的时候也不过是每天看到几次。但我一天拿起手机看微信的次数有多少呢?少说也上百了吧。

而且从朋友圈广告来看,它的算法的确在使用个人数据方面极为克制。所以当我们调侃朋友圈广告「不精准」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感谢微信团队的克制。

这一点就类似于我们调侃Siri不灵一样,是Apple的价值观导致它无法充分使用个人数据,优化语音识别的算法。

每次想到问题背后的背景,我就释然了。

第四、张小龙让我们看到了超越AI的机会

张小龙有一个很大的价值,长期看这个价值比微信本身还伟大。

他凭借一己之力让大家相信:即使未来AI、机器人统治世界,一个人的思考、品味、选择还是能对周围和自己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若没有他,我都打算向算法缴枪了。

很多互联网产品的迭代充分使用了数据驱动,A/B Test。无论是搜索引擎还是抖音,都是数据驱动产品迭代的典范。从效率角度,机器比人厉害。算法+数据其实是数字世界的上帝。

但是在微信的迭代发展中,我们看到了「人性的价值」,即功能的取舍不是源于小版本灰度上线之后的A/B Test,而是源于产品人的深度思考。这种思考有关于自己的思考,也有对用户的洞察。

在这种迭代逻辑中,他们会把自己当成一个真正的人来看,也会把用户当成一个真正的人来看。

「被当成人」来看,这在数字世界中是一种罕见的「款待」,因为在很多互联网产品经理眼中,用户其实不是一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而是一个没有任何特点的数字ID和与之相关的一组冷冰冰的数据。

很多人抱怨自己在网上购物时「被大数据杀熟」,其实在代码眼中,哪里有什么「杀熟」,你只不过是一个可以不断被优化的数据而已。

绝大部分算法的出发点是如何提升效率,换言之如何让你能在生命周期内花更多的时间,花更多的钱。

第五、张小龙是智者,带给我很多启发

仅举一例,张小龙讲演中对于视频号的解读非常深刻,尤其是有关ID的思考,非常有启发。

受他的启发,我对于ID有以下延伸思考,可能比较疯狂,也不见得正确。先列出来,以后再深化(以下的思考,都第一时间同步发在朋友圈和辉哥奇谭知识星球)。

这里想强调一点,当你能有机会与智者对话时,你会获得很多启发,而张小龙就是这样的智者,聆听他的分享就是一种隔空对话。

微信的真正价值是:微信 = 你自己,句号。

ID是数字世界中的“1”,万物是生态。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竞争的本质,是ID的竞争。战争的最终形式,是生态。现在看到的一切,只不过是在给生态铺路而已。

把一个人缩到极小状态,就是ID,这个ID把你和其他人区分开;然后你要与尽可能多的人合作,这就是生态。大生态的前提是极小的自我。

iPhone的本质是ID,移动互联网的本质是ID、微信的本质也是ID、视频号的本质还是ID,智能汽车的本质是不是ID?

很多人还不理解为何科技、互联网巨头都要入局造车?其实不是他们想造车,而是车会变成未来世界最重要的ID。看不到这一点,就看不到智能汽车的未来。理解了这一点,一切都通了。还是张小龙今晚的演讲给我开了天眼。

最后,特别期待微信团队带来的输入法,你以为它可能只是一个输入法,但我更期待一个能让我们更好、更方便、更快捷表达自己的工具。

期待微信的下一个十年!

相关阅读:视频号会成为你的个人名片

上一篇:柔性组织的价值


微信现在的成就离不开张小龙对微信这个产品不断迭代的认知。

我在最近几年内,也越发清晰地感悟到到「认知决定一切,一切都是认知」。

产品经理对一个产品的认知,决定这个产品的生死存亡,决定它在未来十年里的发展;而我们自己在职业发展、家庭财富、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成就」离不开我们在这些方面的认知水平。

那为什么认知如此重要?我们应该如何提升认识?还有就是到底什么是认知?

我在「辉哥奇谭知识星球」上录制过一篇语音叫作「一切都是认知」,尝试解答了我自己对上述三个问题的理解。我自认为,这是我最近三年最重要的语音,没有之一。也希望大家多听几遍,并写下自己的感悟。

只有理解了这几个最基础最底层的问题,才有可能提高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认知水平,才能更好地理解张小龙对视频号的解读、对ID的思考,才会让自己今后不会为错过了某个不错的机会或者「风口」而懊悔。

收听方法:扫描下方二维码。

辉友听完语音的反馈

点击「阅读原文」

加入辉哥的知识星球

跟辉哥以及10000+辉友一起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请续费会员也点击「阅读原文」完成续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